吴怀英:苍天作证 英名永存

摄影/吴怀英

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苍松翠柏,极目远眺,风光无限。。。

你可知道,70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的那一场惨烈战争。

1944年6月4日开始至9月7日,发生在松上战场上的拉锯战,共历时3个月零3天。中国远征军歼灭日军1260多人,但也付出惨重的代价,死伤官兵7675人。

为了重拾历史记忆,缅怀抗战英烈,2011年,雕塑家李春华开始了当代“兵马俑”——复活中国远征军兵团的群雕计划。

2013年9月3日,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8周年之日,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在云南龙陵县松山战役旧址落成。据了解,由雕塑家李春华自费两百多万创作并捐赠的402座单体雕塑是用东方造像方式,按真人尺度1:1.2的比例塑造。

每尊雕像高两米,重达1吨多。

整齐划一的雕塑群,重现了当年中国远征军的军纪军威。

雕塑群英像分四个层次,共12个方阵。

雕像群中的娃娃兵团方阵。

在滇缅作战的远征军中有许多娃娃兵,他们穿着宽大的军衣,稚嫩的脸上带着微笑,小小年纪就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令后人敬佩敬仰。

迫击炮兵方阵。  这些迫击炮都是由盟军美方提供的。

迫击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携带方便,且死界小、射速快、威力大,可以为步兵开辟道路。

跪射兵方阵。由30座跪射兵雕像组成。

战车方阵,由两辆美制威利斯吉普车雕塑组成。

战马方阵,由10匹膘肥体壮的战马塑像组成,1944年大反攻前,滇缅公路无法通行,远征军战备物资只能靠民工抬,骡马驮,战马也是功勋卓著

秋冬装方阵,有63座士兵雕像,这些士兵永远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数万名伤亡者以他们居多。

雕塑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8名在世老兵组成的方阵。“老兵们等得太久,我要用艺术为他们带去迟到的纪念和关爱。”李春华说。

图为老兵在落成仪式现场敬礼留影,耄耋之年,熬过苦难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他们是经历者,他们是受难者,他们也是幸运者。(本图片摘自网络)

将军方阵,由20位远征军将领雕像组成 。

孙立人将军

    卫立煌将军

宋希濂将军

王凌云将军

杜聿明将军

戴安澜将军

廖耀湘将军

甘丽初将军

约瑟夫·史迪威将军(1883-1946),珍珠港事件后派到中国,先后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中国驻印军司令,1945年1月中印公路通车,为纪念他的功绩中印公路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驻印军方阵,由2座将军、58座士兵雕像组成,当年有大批知识青年入伍并空运到印度受训,驻印军配备全副美式装备,为当时中国最精锐的作战部队。

在整个远征军雕塑群最后方,矗立着一个司号兵。李春华说,这个兵就是他,他想用自己的行动,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铭记这段历史,体现了艺术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社会担当。

历史三年多的创作,耗资巨大,但李春华拒绝了外界的一切赞助。“好多企业和老板知道我的故事后,都表示要出资赞助,但我都婉拒了。这个题材的艺术创作,我不想掺杂金钱的东西,那样就不纯粹了!”李春华的402尊远征军雕塑群成功完成,矗立在当年滇西抗战的重要战场,松山之上。

苍天作证,英名永存!

摄影:吴怀英      大部分文字史料摘自网络百度      2017.10.15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