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语社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7月22-24日之間,今年為7月22日,太陽位於黃經120°之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六月中,解見小暑。
(參見:小暑 | 玉露分明染鬢華)
《通緯·孝經援神契》:
小暑後十五日斗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
這時正值中伏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大暑養生
夏季氣候炎熱,酷暑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且暑氣逼人,心氣易於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將養,而導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噁心等症狀,多為中暑先兆。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移步至通風處休息,及時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夏季預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溫;睡眠要充足;講究飲食衛生。另外,有條件的話,進入夏季後,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濁、清解濕熱之方;也可在暑熱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夏季養生,水也是人體內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壽之物。水約占人體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傳統的養生方法十分推崇飲用涼開水。一杯普通的水燒開後,蓋上蓋子冷卻到室溫。這種涼開水在其燒開並被冷卻過程中,氯比一般自來水減少了1/2,水的表面張力、密度、粘滯度、導電率等理化特性都發生了改變,很近似生物活性細胞中的水,因此容易透過細胞而具有奇妙的生物活性。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症,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盛夏陽熱下降,絪蘊薰蒸,水氣上騰,濕氣充斥,故在此季節,感受濕邪者較多。在中醫學中,濕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粘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食療藥膳以清熱解暑為宜。
物候
腐草為螢
曰丹良,曰丹鳥,曰夜光,曰宵燭,皆螢之別名。離明之極,則幽陰至微之物亦化而為明也。《毛詩》曰:熠耀宵行。另一種也,形如米蟲,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復原形,解見前。
土潤溽暑
溽【音辱】,濕也,土之氣潤,故蒸鬱而為濕;暑,俗稱齷齪,熱是也。
大雨時行
前候濕暑之氣蒸鬱,今候則大雨時行,以退暑也。
詩詞中的大暑
詠廿四氣詩 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
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
菰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
絳紗渾卷上,經史待風吹。
螢
【唐】徐夤
月墜西樓夜影空,透簾穿幕達房櫳。
流光堪在珠璣列,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黃卷字,輕輕化出綠蕪叢。
欲知應候何時節,六月初迎大暑風。
大暑
【宋】孔平仲
澤國已炎暑,夏天仍永朝。
炙床爐燄熾,薰野水波搖。
飛鳥不敢度,鳴蟬應自焦。
可憐花葉好,憔悴苦霜凋。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耀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驚秋。
月下濯寒水,風前梳白頭。
如何夜半客,束帶謁公侯。
滿江紅 其二 和李圓嶠話別
【宋】劉將孫
南浦綠波,只斷送、行人行色。
雖只是、鵬摶九萬,天池春碧。
鸞侶鳳朋爭快睹,鷗盟鷺宿空曾識。
到玉堂、天上念西江,今非昔。
公去也,寧懷別。人感舊,情空切。
但歲寒松柏,相期茂悅。
好在莫償塵土債,風流寧可金門客。
俯人間、大暑少清風,多炎熱。
夏夜暴雨
【宋】劉敞
大暑積炎夏,沈陰昏楚天。
疾雷五河裂,飛電萬星懸。
漲澤通南國,孤城鬥百川。
似傳黃鳥語,欲反濯龍淵。
襄城大熱喜雨
【宋】呂頤浩
大暑方蒸濕,雲興忽蔽空。
俄然飄細雨,快矣濯清風。
變化誰能測,炎涼迥不同。
馬前襄漢路,山色有無中。
七夕後一日諸公攜酒見過
【宋】朱翌
昨夜天孫擁翠軿,餘光猶此照河津。
且欣大暑去酷吏,更辱諸君為主人。
庭桂釀花香有信,盆荷迎露綠長新。
浮雲掃盡天無滓,仰面爭看月半輪。
和晁秘校
【宋】畢仲遊
牆濕生野蒿,簷低脅嘉樹。
涼飆屋上過,故以逃大暑。
念彼遠戍人,荷戈事軍旅。
而我幸安寧,尚愧林泉主。
西園十詠 其一 西樓
【宋】吳中復
信美他鄉地,登臨有故樓。
清風破大暑,明月轉高秋。
朝暮岷山秀,東西錦水流。
賓朋逢好景,把酒為遲留。
(《錦繡萬花谷》續集作遊琴臺故地)
和晁應之大暑書事
【宋】張耒
蓬門久閉謝來車,畏暑尤便小閣虛。
青引嫩苔留鳥篆,綠垂殘葉帶蟲書。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涼計已疏。
忍待西風一蕭瑟,碧鱸斫鱠意何如。
次韻俞希賢大暑家居寄天寧二老
【宋】李之儀
靜退陶彭澤,風流支道林。
論歡雖暫阻,投分本來深。
客舍汗如洗,僧軒雲正陰。
莫因俗眼礙,終負勝遊心。
涼軒
【宋】張鍔
瀟灑吳夫子,搆軒山縣中。
何曾知大暑,每到便清風。
林影亂不定,泉聲咽復通。
微吟傾白酒,日月任西東。
六月十七日大暑殆不可過然去伏盡秋初
皆不過數日作此自遣
【宋】陸游
赫日炎威豈易摧,火雲壓屋正崔嵬。
嗜眠但喜蘄州簟,畏酒不禁河朔杯。
人望息肩亭午過,天方悔禍素秋來。
細思殘暑能多少,夜夜常占斗柄回。
賜靈隱住持德光
【宋】趙慎
大暑流金石,寒風結凍雲。
梅花香度遠,自有一枝春。
寄秋懷 其二
【宋】趙蕃
大暑懼死暍,祁寒愁仆僵。
歲時空卒卒,身世益倀倀。
問服遺官歎,懷沙去國傷。
終殊弋何慕,況事色斯翔。
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
【宋】黃庭堅
蘄竹能吟水底龍,玉人應在月明中。
何時為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
安靜堂書事
【宋】蔡襄
勿學異世人,過常不可深。
勿學慢世人,側身隨浮沈。
白日當中天,難破是非心。
不有拔俗器,安得太古音。
大暑苦煩濁,清泉流高岑。
烈士無戀嫪,至理須推尋。
夏景 薰風自南來
【宋末元初】劉辰翁
當年唐殿閣,何似道人庵。
閑日長如此,薰風來自南。
清香吹不斷,大暑故如惔。
靜見花陰午,涼添竹徑三。
客遮前席坐,人臥北窗酣。
別墅棋邊急,閒將赤壁談。
送章君之海寧教授
【明】徐渭
大暑之頭小暑尾,蛟龍忽帶風潮起。
沃焦斜立水倒流,海外魚蝦跳城市。
乾坤非人誰料理,無一不是秀才事。
君今挾帳海寧去,壞屋荒田應墮淚。
六月二十二日大暑坐牆西槐樹下有作
【明】程敏政
門外炎光熾,牆西一徑開。
殘陽餘古瓦,涼吹發高槐。
鳥與人俱樂,詩隨景自來。
無因堪破寂,童子進冰梅。
(本文據網路及文史資料綜合整理)
原载微信公众号“国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