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阳光:荐读 | 关于所谓“国民革命军英雄师长张胜武”的一些考证

 

文/指尖阳光

 

近日,一个名叫张胜武的国民革命军师长的故事在网上流传。文中讲述了张胜武作为国民革命军第3军第17师师长,率部在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中抗击日寇的英勇事迹,并重点对比了解放后他在大陆的悲惨遭遇和坚定信念。故事很是传奇,令人唏嘘。不过,有网友读后,感觉其中疑点重重,于是进行了考证。那么,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

先来看看网传故事的全文:

网友看完后提出了几点疑问:

 

1. 南京保卫战是我军的防御战,张胜武为什么要带队主动冲锋呢?特别还是在全军几乎覆没之时;

 

2. 文革始于1966年,南京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按文中所述张胜武在58岁时被红卫兵批斗,那么南京保卫战时,张胜武最多是29岁,那时,他的儿子能有多大?能跟着他一起冲锋?

 

3. 文革时的遭遇难以用常理评说,但到本世纪了,张胜武竟然还没有被大陆政府供养起来,实在是难以想象;

 

4. 老年张胜武说,当年打仗时没吃过像包子这样好吃的东西,当年国民革命军师长的待遇真的是这么差吗?

 

有了这些疑问,不禁让人怀疑起这篇文章的真实性了。网友对其进行了考证,以下资料来自于书籍和互联网。

 

一、南京保卫战我军的参战序列

南京保卫战我军的参战序列如下:

第2军团(军团长-徐源泉):下辖第41师(师长-丁治磐)、第48师(师长-徐继武)

第66军(军长-叶肇):下辖第159师(师长-谭邃)、160师(师长-叶肇[兼])

第71军(军长-王敬久):下辖第87师(师长-沈发藻)

第72军(军长-孙元良):下辖第88师(师长-孙元良[兼])

第74军(军长-俞济时):下辖第51师(师长-王耀武)、第58师(师长-冯圣法)

第78军(军长-宋希濂):下辖第36师(师长-宋希濂[兼])

第83军(军长-邓龙光):下辖第154师(师长-巫剑雄)、第156师(师长-李江)

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

第103师(师长-戴之奇[代])

第112师(师长-霍守义)

宪兵队(副司令-肖山令)

共13个建制师又15个建制团,计约15万人。

南京保卫战的部分高级将领

南京保卫战中,肖山令将军在渡江突围时,中弹负伤后自杀,壮烈殉国。

肖山令将军

在南京保卫战壮烈殉国的将军还有:

高致嵩将军

(88师264旅旅长,雨花台战斗中殉国)

朱赤将军

(88师262旅旅长,殉国于中华门)

易安华将军

(87师259旅旅长,殉国于光华门附近)

姚中英将军

(156师参谋长,太平门战斗中殉国)

罗策群将军

(159师副师长,突围时殉国)

杨膺谓将军

(卫戍总司令部高级参谋,驰援光华门时殉国于明故宫机场)

司徒非将军

(160师参谋长,突围时殉国)

 

以上资料来源于:

1.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28卷(江苏人民出版社,P66-P79)2. 铁血网文章《勿忘国耻——南京保卫战中日参战序列及国军上校以上阵亡名单》

由此可知:南京保卫战我军参战序列中,根本就没有第3军,没有第17师,也没有哪位师长或军长叫“张胜武”。

二、国民革命军第17师简况

国民革命军第17师从属第38军。西安事变后,杨虎城的第17路军缩编为第7军和第38军,时任第38军第17师师长的是赵寿山。

1937年至1938年间,赵寿山率第17师转战河北山西一带,作战英勇,伤亡很大。1938年5月,赵寿山升任第38军军长,兼任第17师师长,率部先后粉碎了日军对中条山的11次“扫荡”。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称赞说:38军是“中条山的铁柱子”。1942年,赵寿山秘密加入共产党。

以上资料来源于:

1. 赵寿山__百度百科

2. 晋城在线文章《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七师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

由此可知:第17师的师长不叫张胜武,第17师也不隶属于第3军,1937年-1938年间,第17师一直在华北作战。

三、国民革命军第3军简况

国民革命军第3军前身是滇军朱培德部,抗战时,下辖第7师、第12师,1943年,新编第3师加入第3军序列。

第3军1936年至1944年的历任各师长如下:

第7师:曾万钟、李世龙、李用章

第12师:唐淮源、寸性奇、吕继周、陈子平

新编第3师:沈开镇

第3军抗战期间主要在山西作战,参加了太原会战、中条山会战。第3军在中条山会战中,几乎全军覆没,时升任军长的唐淮源将军和第12师师长寸性奇将军壮烈殉国。

以上资料来源于:

1. 网文《国民革命军第3军来龙去脉》(作者:屋檐下过客)

由此可知:

第3军中也没有叫张胜武的师长,1937年-1938年间,第3军一直在华北作战。

综上所述,这篇有关“国民革命军英雄师长张胜武”的文章是子虚乌有的编造。对于编造者的目的,这里不妄加推断,但这类文章在网络上非常多,混淆了视听,需要读者小心分辨。

最后,让我们向那些为祖国抗击日寇、英勇奋战、不惜牺牲的将士们致敬,永远地记住他们。

 

原载:微信公众号“西里杂谈”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