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牧晨
刚看了几场电影.
[艺术家],很过瘾.与卓别林的默片比较,觉得更上一层.它没有特别的噱头,很简洁地把一个小故事所蕴含的真善美表达得恰到好处.小狗奥奇超水平的演出引导着观众的情绪在惊奇欢乐和怜悯担忧的波峰浪谷间起伏,自然地接受着挖掘着鉴赏着纯净的却总被忽略的精神宝藏.[艺术家]的导演对艺术真谛的理解令人信服
[红尾巴],很紧凑明快,二战时期美军中的种族歧视如何被勇士们的战绩打消,在生死一瞬的空战中勇敢,冷静,坚韧,责任心,主动精神,团结精神是何等重要,而这些题目并未脱离色彩丰富的生活而变成说教,不平凡的战争故事,以相当平和的风格表现出来,这不算是非常高超的艺术,却的确是很难掌握好的真工夫.
[金陵十三钗],力度与节奏掌握得很有分寸,不温不火.少数地方有不够真实不合情理之嫌.还有一些特写镜头画蛇添足,那是张艺谋的老毛病,习惯性广告片风格.而一些重点段落却草率掠过,例如阻止跳搂那场戏,是全剧的点睛之笔,该能刻画出灵魂出窍的感觉.电影中最亮丽的是合唱[无锡景],很美,似应加上蒙泰奇画面,反映出她们的青楼生涯与战争的毁灭.另外,取英文片名[战争之花]也更贴切些.
艺术家的专业知识和表现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基于普世价值观的审美意识.一个从事艺术的人若无视普世价值,扭曲审美意识,不懂真诚地与大众的世界交流,执意孤芳自赏,那么,对大众而言,这样的人只是些异术家.此类自高自大的异术家有时也会很出名,而且自我感觉非常好,但他不明白自己的”红极一时”不过是填补了一些人的好奇心,一如人们涌向街边:”快去看.—-有个疯子一丝不挂!”
其实,不单艺术,其他方面也一样.人们的衣食住行都遵循着基本常识的引导.正常人不会在冰天雪地里穿比基尼泳装,不会在饭菜里洒满石灰或油漆,不会把被褥铺在床垫底下,不会旁若无车地走在马路中间.然而时常有人偏要倒行逆施以图出名,而且还有”粉丝”和媒体捧场,以至于让一些人被误导得美丑不分,是非颠倒;一旦得此疾病,往往无可救药.
特别在”意识形态”领域,病态的人物更容易”涌现’.当今就有以”粗口教授”闻名的孔庆东等”红星”,对着普世价值狂吠,居然”底气十足”.其实他们的底气只是寄托在强权统治者的势力范围,听到胡锦涛提倡学朝鲜,就向金王朝摇尾巴,听到吴邦国宣布五不搞,就向着民主阵营露牙齿.好比奴才总喜欢表现得比奴隶主更嚣张,肚子里的算盘无非是挤入主子的行列,或至少多得几根骨头.只可惜孔老夫子以礼教传世,却出了如此斯文扫地的不肖后人.
中共要坚持专制强权,就必然与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对立.正因为如此,投靠中共,飘红官方的专家学者总会被大众嫌弃.其中如姜昆周立波等便是较典型的例子,其起都是因为对强权发出过一点叛逆的声音而受到大众欢迎,其落皆因其转而为专制统治涂脂抹粉便被大众鄙视.试想若把春晚变成唱红,,那飞向舞台的恐怕就不是鲜花与掌声,而是鸡蛋或炸弹.
原载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