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增義
今天是雙十節,辛灝年先生今天發表了光復民國的革命綱領,我認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中山先生倡導革命,奔走革命,沒有一兵一卒。他是憑他的理想、思想、理論,憑他的建國的方略,不屈不撓的精神來喚醒民衆。因此,武昌起義槍聲一響,就推翻了滿清王朝。我衷心希望辛灝年先生效法中山先生,用他的思想、學識、聲音來喚醒民衆。來實現推翻中共,光復民國的大業。
今天,我是在座各位唯一經歷過內戰現在還保留中華民國國籍的人,辛灝年先生讓我講幾句話。我給大家回顧一下歷史。大家都知道1949國共兩岸分治以後,蔣公、毛澤東分別於1975年、1976年去世,他們執政的時間大致相同,而表現大家却未必十分清楚。我給大家講蔣公在臺灣做的三件事。
第一件是在臺灣政權還不十分穩定的時期,蔣公推動臺灣實現了土地改革,實現了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的目標。蔣公的土改時分三階段進行的。第一階段是三七五減租,所謂三七五減租,就是農民向地主繳納的收入不能超過其全年收入的千分之三百七十五,過去的地租至少有3—5成收入,而蔣公的土改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另外,還實行了公地制度,把國家公地和日本人留下的土地分給耕地不足的農民,不是無償得到,而是按照一定標準分給的。從而實現了耕者有其田。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農民得地,地主無損。
蔣公執政實現的第二件大事是實施地方自治,民國30年就實施了地方自治。這點辛灝年先生也說過。實施地方自治有助於訓練人民實施民主,如何選舉,全面由人民來選舉市縣治理。有四個辦法,第一,普通的選。凡是年齡滿20歲,都有選舉權;這點大大優於英美等西方國家。第二,(特定)?的選。第三,一人一票。美國人只能投一票。第四,閉門投票。每人投的票別人都不知道。另外,候選人的資格也沒有太多限制,不像今天共産黨把香港要選舉的特首設定很多局限。凡是年滿23歲都可以參加選舉。當時高雄、台中、臺北市長都不是國民黨員。這在現在的中國都是難以想像的。許多政要都是國民黨黨外人士。如許信良等政要都不是國民黨人。
第三,大力普及教育。我認爲,蔣公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注重教育的元首。無論在民國建立還是抗戰時期,蔣公都十分注重教育。在抗戰前一個大學教授,月薪是400-600大洋,可以買幾十畝田地。在抗戰期間,國民政府在財政十分緊張情况下,大學生還可以享受公費教育,書本費、食宿費。不僅如此,蔣公在國統區還大力收容淪陷區的流亡學生,在流亡時候還接受教育。共産黨政權的總理朱熔基、科學家鄧稼先,都是那個時候的流亡學生,在民國培養下,終成大器。特別是,蔣公對戰時教育比和平時期更重視。到了臺灣後,推行六年義務强制教育,所有學齡兒童就學率達到了97%。當時臺灣小學生教科書都是免費的。同時爲了振興教育,蔣總統非常善待學者,例如胡適、錢穆都受到極大優待。與毛澤東時期對知識分子態度天壤之別。1969年,臺灣實施了9年義務教育,從6年義務教育提升到了9年義務教育。後來又提升到12年義務教育,爲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這三件事我想給大家講講,蔣公在臺灣的舉措與毛澤東在大陸的獨裁形成了鮮明對比。
而我們看看毛澤東在大陸執政期間做了什麽?中共建政前後用得是土改政策,用的手段就是是暴力和殺戮,大約有兩百萬地主被殘酷殺害。這是個殘忍暴政,文革時期,毛澤東爲了奪權,利用紅衛兵發動了許多殘酷鬥爭,給中華民族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灾難和巨大的浩劫。至今中國人都沒有人權。爲什麽蔣毛的統治有極大不同,就是因爲三民主義繼承、實施的是中國傳統文化,而毛用的是馬列的階級鬥爭,實施的是是一種以馬列主義以階級鬥爭爲主外來文化。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無論民族、民權、民生都符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即便孫中山提倡的民族主義,也講的是和平、寬容,也沒有說要殺光滿人。正是因爲蔣公在臺灣大力推行三民主義,給臺灣奠定了一個良好的民主制度基礎,臺灣實現了經濟起飛和漸進民主,不僅經濟上成爲亞洲四小龍,政治上經國先生也在晚年開放了黨禁和報禁,實現了軍隊國家化,申明蔣家子孫不再參政,臺灣逐步實現了政治民主和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幸福而有尊嚴。
而毛統治下的大陸,不僅弄得國民經濟幾乎崩潰,人民受到了深重的灾難。儘管鄧的時代實現了改革開放,經濟上有了一定起色,但是民衆的依然沒有得到多少自由。政治上貪污腐敗盛行,嚴厲壓制异議人士,貪官污吏遍地,底層人民依然民不聊生,仍舊是個倒行逆施的政權,鄧及其他繼任者在政治上依舊繼承了毛的專制衣鉢。在文化仍舊是堅持馬列專制,完全丟掉了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一個利用馬列思想的專制外來政權。人民根本沒有參政的權利,沒有自由和尊嚴。一個利用外來馬列思想統治的外來邪惡政權。既沒有合法性,更沒有合理性。習近平提到了「中國夢」,也是富國强兵,沒有涉及任何個人自由和尊嚴。不過是欺騙人民的謊言而已。我建議中共應該多學學對岸的經國先生,學習三民主義,恢復中國的傳統中國文化,才能實現真正的和平統一,中華民族才有真正的希望。
原载《黃花崗雜誌》第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