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明:蔣介石是整合全中國團結抗日的民族英雄

 

文/辛明

 

一、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

1911年,辛亥革命一舉推翻了封建腐朽的滿清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突如其來的勝利使以孫中山爲首的革命家猝不及防。他們在政治、經濟、軍事上沒有準備好足夠的策略、財力和軍力來管理一個如此廣袤、貧窮、複雜的國家。他們只好借助於權勢沖天的滿清軍事强人袁世凱。被困在紫禁城裡的滿清皇室在一籌莫展、惶惶不可終日之際,也只能請被他們趕下臺的袁世凱重新出山來收拾殘局。於是,袁世凱用他手中掌握的軍權爲後盾,左右開弓,以挾制清帝退位爲條件脅迫孫中山讓位,又以保證清皇室不受革命軍侵擾(按外國使節禮遇)爲條件引誘清帝退位,從而一箭雙雕,篡奪了權位,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建立了北洋軍閥政權,由一介武夫搖身一變就成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

然而,儘管北洋軍六鎮之兵仍然唯他的馬首是瞻。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曹錕等北洋大將只對他言聽計從。他却沒有能力控制趁亂世而在各地蜂擁而起的群雄。在稱帝失敗,患尿毒癥一命嗚呼之後,北洋軍群龍無首,四分五裂。直系、奉系、皖系坐大,西北軍、山西軍、兩廣軍突起,川軍、滇軍、黔軍、湘軍、鄂軍、浙軍、蘇軍、魯軍聲勢壯大,共產黨紅軍的武裝起事在湖南、江西和福建也漸成聲勢……

在整個二十年代,中華大地上征戰不熄、戰火不斷。直皖戰爭(1920年7月)、第一次直奉戰爭(1922年4月至5月)、第二次直奉戰爭(1924年9月至10月)、蔣桂戰爭(1929年3月至6月)、第一次蔣馮戰爭(1929年5月)、第二次蔣馮戰爭(1929年10月至12月),那時的中國哪裡像一個國家?許多西方史學家認爲:那時的中國只是一個地理名詞。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存在著幾十個權力中心(政權),它們各自獨立的行使著自己的權力,統治著自己的百姓。

蔣介石領導國民革命軍在1928年終於取得了北伐戰爭(1926年到1928年)的勝利,軍閥混戰的亂局總算有所收斂。1928年12月29日,東北奉系軍閥少帥張學良無視日本的阻擾,通電全國,鄭重宣布:東北從即日起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變旗幟(將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換成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張少帥的這一舉動標志著北伐戰爭和平地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勝利結束、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對中國的統一、建立於分崩離析的中國土地上的北洋政府正式完結。人們欣喜地以爲:中國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的時代結束了。中國已經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國家。它應該豪邁地自立於世界所有現代國家之林,受到世界上任何國家、任何國際組織的尊重。

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仍然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

且慢,切莫高興得太早。時間進入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可是中國仍然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三十年代,中國處在一個國難當頭的時代,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強襲瀋陽北大營,拉開了大規模侵華的大幕。大敵當前,在中華民國的廣袤土地上卻先後出現了把中華民國置之於度外的十七個政權(十七個國家)。它們各自擁有有自己的軍隊,自己的國旗,(大多還)各自發行自己的貨幣,徵收自己領地上的捐稅、指派自己治下子民的徭役……它們完全沒有中華民國的國家概念。天高皇帝遠,他們自己就是當地的土皇帝,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想怎麼幹就怎麼幹。

這十七個政權是:1. 福建人民革命政府(李濟深、蔡廷鍇,1933-1934)。2.冀東防共政府(殷汝耕,1935-1938)。3. 華北五省自治政府(宋哲元,1935)。4. 蒙疆自治政府(德王,後改爲蒙古政府,1936-1945)。5. 察南自治政府(杜運宇、于品卿, 1937-1939,後併入蒙疆聯合自治政府)。6. 晉北自治政府(夏恭,1937-1939,後併入蒙疆聯合自治政府)。7. 新疆政府(盛世才,1933-1942)。8.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毛澤東,1931-1937)。9. 瓊崖蘇維埃政府(王文明,1928-1950)。10. 陝甘邊蘇維埃政府(劉志丹,1934-1950)。11. 紅二方面軍湘贛根據地(賀龍,1930-1934)。12. 紅四方面軍川陝蘇區(張國燾,1932-1934)。13. 中華蘇維埃博巴自治政府(多德 ,1936)。14. 格勒得沙共和國(克基,1935-1936)。15. 兩廣抗日西南聯軍(陳濟棠、李宗仁,1936)。16. 滿洲國(溥儀,1932-1945)。17. 偽中華民國政府(汪精衛,1940-1945)

汪精衛的偽中華民國政府出現於1940年,不屬於三十年代的政權。但是它在三十年代末就開始在暗中活動,而且負面影響大、持續時間長,所以我們覺得也應該把它列舉出來。縱觀這些政權,它們先後不一、規模不一、壽運不一、影響不一,有的甚至都不具備政權形式(例如兩廣抗日西南聯軍)。但是它們確確實實是統治一方子民的權力機關,享有政權的實質。它們藐視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不承認它的領導,甚至蓄意與它抗衡。考慮到這種情況,我們不得不哀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仍然不存在一個在政治上、在國家意義上統一的中國。在很大程度上,當時的中國仍然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

三、中國共產黨是從內部分裂國家的罪魁禍首

分析以上在中華民國領土上自行其事、耀武揚威的十七個政權,我們發現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日本鬼子扶植的傀儡政權,共七個:2、3、4、5、6、16、17。 第二類是在蘇共(共產國際)支持下由中共創立的蘇維埃政權,共七個:8、9、10、11、12、13、14。 地方實力派以政見不同、爭權奪利為目的而建立的政權或準政權,共三個:1、7、15。

日本鬼子是我們的敵人,自從明治維新以來就一直窺測機會,妄圖亡我中華。他們會不遺餘力地使出鬼蜮伎倆,這是意料之中的,也是我們要與之鬥爭到底、不容懈怠的。可是中國共產黨人也是中國人,是我們的同胞。他們在幹什麼?他們在效忠於他們的主子蘇聯。他們在動搖我們國家的根基!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幹?他們要借助日本鬼子的力量,打垮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合法政權,建立他們自己的共産主義專制帝國。他們的活動在客觀上起到了幫助日本軍國主義者打敗中國合法政府、消滅抗日軍民的作用。越來越多新披露出來的史料正在證明,他們在主觀上和實際上也確實與日本軍部以及汪偽政權達成過默契和勾結。

因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證據說:中國共產黨是從內部分裂國家的罪魁禍首。它是一個投敵叛國的黨。它是一個賣國求榮的黨。1979年2月26日,胡耀邦在中央禮堂向全國中長篇小說座談會全體與會者作報告的時候冒出一句話:「要是讓人民知道了我們共産黨的歷史,人民就要起來造我們的反,就要推翻我們了!」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四、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及其領袖蔣介石是整合全中國團結抗日的中流砥柱

大敵當前,除了日寇扶植的那些傀儡政權,當時的所有政權、所有政治勢力都高呼抗日口號,以贏得自己的政治合法性。例如陳濟棠和李宗仁在1936年組織的兩廣抗日西南聯軍。它抗日反蔣的口號喊得震天響。然而,在粵軍裡仍然聘有日本顧問,日本軍官仍駐紮在天河機場和白雲機場。不難看出,陳濟棠在口頭上喊的是抗日反蔣,行動上做的是聯日反蔣,目的就是要在日本大舉侵華之際奪取更高、甚至最高權力。

中國共產黨更是弄虛作假、虛張聲勢的老手。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的慘敗使它不得不放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在江西盤踞的「領土」,倉皇西竄逃亡。在西逃途中偶然想到以「抗日」作旗號才可能佔據道德制高點,才能掙得生存合法性。於是,原來的向西倉皇逃竄搖身一變就成了「北上抗日」。真是讓人忍俊不禁。試問:如果是要北上抗日,爲什麽不向北走湖北、安徽、江蘇、河南、河北。而向西走湖南、廣西、貴州、雲南、西康、四川,最後才往北進入陝西呢?這種迂回到大西南然後才進入西北窮鄉僻壤躲起來的「北上抗日」能讓人信服嗎!

在西竄逃亡過程中,共産黨仍然沒有忘記分裂祖國的活動,一路播下「紅色的火種」,除了在漢人居住區建立了幾個短命的蘇區或根據地之外,還在藏區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博巴自治政府和格勒得沙共和國,把分裂祖國的活動擴展到了少數民族地區。

面對大敵當前的外部形勢和群雄並起的國內狀况,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及其領袖蔣介石不計前嫌,全方位地展開工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竭盡全力地把全國各派勢力整合在一起,進行全面抗戰的準備。現在僅將幾件至關重要的大事羅列如下:

  1. 巡視雲貴川,鞏固大後方:蔣介石認識到中國的軍力太弱,中原腹地無法阻止日軍機械化部隊的進攻,最後只能退守到雲貴川進行頑强地抵抗。雲貴川地勢險峻、激流縱橫,是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地。中國軍隊有能力在那裡長期堅守,直至最後拖垮敵人、戰勝敵人。

但是,雲貴川地處邊陲,遠離中原腹地,地方勢力很少受到中央的節制,甚至與中央離心離德。這是蔣介石的心腹大患。爲了防患於未然,提高大西南地區的國家意識,蔣介石早在1935年3月就在他的高級幕僚陳誠、顧祝同、楊永泰陪同下作了長達半年之久的西南巡視。他的專機在重慶、成都、昆明、貴陽之間往返穿梭飛行。在不同的場合、針對不同的對象、就不同的問題、他作了很多不同內容的講演和訓話。他提出了「要抗戰,勢必遷都」的斷言,並表達了要以「四川爲對日抗戰的根據地」的意願。這些論斷在日後的戰爭進程中都得以實現。對此,我們不得不敬佩蔣介石的戰略遠見。

在巡視雲貴川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件值得一提的小事。在貴陽接見貴州省主席、黔軍軍閥王家烈時,黔軍師長王天爵也堂而皇之地在座。八年前的1927年6月25日,北伐軍與直魯軍大戰於淮河、徐蚌之間,被直魯軍誘敵深入而遭到伏擊,導致全綫潰敗。蔣介石勃然大怒,槍斃了前敵總指揮王天培。此王天爵就是彼王天培的胞弟。蔣介石有膽量直面與他有殺兄之仇的地方軍閥,這是需要勇氣、膽量和自信的。

  1. 和平解决兩廣事變:1936年6月,兩廣抗日西南聯軍移師北上,與中央軍對峙於湖南,南北戰爭一觸即發。國民政府面臨燃眉之急。

蔣介石通過鄭介民收買廣東空軍司令黃光銳,廣東第一軍軍長餘漢謀,廣東海軍新式魚雷艇艇長鄺文光、鄧萃功等人。他們各率所部駕機、駕艇歸順中央。陳濟棠不得不宣布下野,前往香港,淡出政壇。

隨後,蔣桂兩方即不斷派人互相試探。劉斐,朱培德,程潜,居正等人穿梭往返於南寧和廣州,勸說政府和兩廣雙方各讓一步。在商談三個月後,最後終於在9月初達成協議:政府同意李宗仁、白崇禧及下屬桂系大小官員職位不變,立即在南寧舉行正式就職典禮。桂系則宣布服從蔣介石的領導,不再爭奪中央權力,日本人如更進一步侵入華北,則立即全面抗戰,桂軍將積極出兵參戰。九月中旬,蔣介石與李宗仁在廣州會晤,徹底消除前嫌。至此,歷時三個多月,雙方高達八十萬兵力的對峙,最終以未發一槍一彈而告終。

後來,李宗仁和白崇禧都在抗日戰爭中成爲了國軍的悍將。李宗仁率領以桂軍、川軍、西北軍等雜牌軍爲主的部隊血戰臺兒莊,贏得了抗日戰爭的第一次重大勝利。

  1. 和平收編共黨軍隊:1936年12月,深受中共統戰影響的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逼迫還沒有準備好抗戰的蔣介石同意停止剿共、全面抗日。

已經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佔地不過三縣、擁兵只有兩萬、一戰即可消滅的共軍趁機向政府輸誠,表示願意接受政府收編、一致抗日。蔣介石委托西安行營主任顧祝同收編。1937年2月9日至9月下旬,國共兩黨代表先後在西安、杭州、廬山和南京等地舉行了6次談判。經過7個多月反復商談,中國共産黨同意結束分離主義、暫緩階級鬥爭運動。8月22日,發布收編投誠之中國共産黨命令如下:任命朱德爲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彭德懷爲副總指揮;共轄3個師,其兵額爲20,000人。軍事委員會並指定第八路軍列入第二戰鬥序列,歸閻鍚山指揮,開赴晋北作戰。陝甘寧邊區政府則由林祖涵與張國燾充任正副主席。9月6日,軍事委員會命令,將中國共産黨軍隊改編爲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共計4.5萬人,上設總指揮部。國民政府通過「根絕赤禍案」,承認陝甘寧邊區政府,停止軍事剿共,爲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撥發軍餉。

這就是共産黨投降國民政府的真相。共産黨把它美化爲「第二次國共合作」。這是徹頭徹尾的謊言。由於毛澤東的虛僞和狡詐,共軍從來沒有積極抗日,而是躲在後方擴充實力,逐步坐大,最後一舉打敗與日本鬼子拼得兩敗俱傷的國民政府軍,奪取了政權。這是蔣介石的不幸、國民政府的不幸,也是整個中華民族和全體中國人民的不幸。我們不能因此而抹殺蔣介石團結全國一切政治力量積極抗戰的功績。

五、蔣介石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蔣介石以他堅韌頑强的個人意志和盡釋前嫌的坦蕩胸懷,把僅僅是地理名詞的三十年代的中國整合在一起,在國際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下,(除中共及其黨軍外)齊心合力地打敗了日本侵略者,保住了中華民國的國土、保衛了中華民族的命脉。他對中國、中華民族、中國人民的貢獻是無論怎麽評價都不過分的。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也許有人會反對我們的說法。他,蔣介石,一個十惡不赦的獨裁者,一個落荒而逃的失敗者!他怎麽能算民族英雄?對此,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他是否真的是獨裁者。在反思民國的熱潮中,學界內外普遍認為:當時的中華民國比現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要民主得多;蔣介石比毛澤東要民主得多。毛澤東是大權獨攬、無法無天。蔣介石是獨裁無膽、民主無量。兩者有天上地下之別。在國民黨那裡民主是多少的問題;在共産黨這裡民主是有無的問題!至於蔣介石在內戰中失敗,只好逃到臺灣,這是歷史的事實。但是,毛澤東難道就勝利了嗎?他的自私、狂妄、獨裁、專制、野心,給中國、中華民族、中國人民製造了無窮無盡的灾難,把中國、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帶進了萬劫不復的深淵。直到今日,我們還沒有從灾難裡完全復原,我們還沒有從深淵中完全爬出!請牢牢記住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公正史觀:不以成敗論英雄。

作爲總結,我們要說:儘管民主是不容爭議的普世價值,我們卻不可以以今天的標準對歷史人物就此提出超出其時代的過高過多的要求。原則上說,在對外戰爭中,特別是對外反侵略戰爭中,領導國家和人民,同外敵戰鬥的英雄人物都應該享有民族英雄的稱號。廣義地說,對民族的凝聚、融合、團結和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的偉大人物都應該享有民族英雄的稱號——不管他是帝王、還是平民;是成功、還是失敗;是民主、還是擅權……因此,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國人民所稱道的民族英雄。岳飛、文天祥、史可法、袁宗煥也是中華民族引以為榮的民族英雄。在一定意義上,松贊幹布、文成公主、王昭君、鑒真和尚、唐玄裝也可以說是民族英雄。那麽,蔣介石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戰,使當時在很大程度上還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的中國最終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他當然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原载《黄花岗杂志》第56期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