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值得骄傲:出了一个蒋经国,堪称“政坛圣人——万世师表”。
“圣人”的近义词是“伟人”。伟人,指“贡献卓著”,“圣人”则更进一层:不仅对国家对人类有杰出贡献,而且个人操守足以为世人表率。蒋经国当之无愧。
“圣人”出处:《易•乾》:“圣人作而万物睹。”《孟子•滕文公下》:“尧 舜 既没,圣人之道衰。”。“圣人”原指“尧舜”,后专指孔子。何谓圣人?孟子曰:“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资治通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此乃虚妄之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哪里有什么“才德全尽之人”?康熙皇帝将孔子称为“万世师表”。“师表”——“榜样,楷模”比较适当。孔夫子倡导道德值得效法,但其主张“君君臣臣”——等级制度,这一方面实在不可受到万世尊奉。
政坛圣人——万世师表,多产生于自由民主制度。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可谓万众敬仰的“政坛圣人”。
然而,笔者认为,最值得称道最可敬的“政坛圣人——万世师表”,非蒋经国而莫属。
道理很简单:自由民主制度,最能改造掌权者——权力被关进笼子里,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和时时处处的监督,想张牙舞爪欺压百姓,万难;想养尊处优颐指气使,亦万难;想贪污受贿中饱私囊,难于上青天。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威权制度专制制度极权制度则不然,执政者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在公权力私有制度下,能出现一个贡献卓著而又道德高尚——出自污泥而不染的政治家,实在罕见!
图片:蒋经国(左)台湾民宅旁的蒋经国铜像(右)
蒋经国(1910—1988)出生于浙江奉化。蒋介石之长子(蒋介石原配妻子毛福梅所生)。字建丰,谱名经国。
蒋经国年少多难,十五六岁远赴俄国,在苏联特工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的监视下渡过了12年艰苦岁月,当过工人、士兵,下过乡,住过劳改营,还曾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可谓大难不死。
1937年3月25日离开莫斯科携妻带子回国。次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39年担任江西省第四区(赣南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区保安司令,政绩卓越,民众称他为“蒋青天”。 1949年蒋经国奉蒋介石之命将中央银行外汇黄金移存台湾。1950年担任总政战部主任,负责政工改制工作,兼任總統府办公室资料室(国家安全局个前身)主任,统筹台湾情治工作。
在抗战期间和战后,蒋经国在地方建设、对外谈判、打击官场腐败、直至协助乃父退守台湾等方面均有不凡表现。
1950年7月担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进入党内决策核心。历任行政院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56年)、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1957年)、国防部副部长(1964年)、國防部部長(1965年1月3日)、行政院副院长兼财经委员会主委(1969年6月)、行政院院長(1972年5月29日)等职。
1975年,继蒋介石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1978年经由第一届国民大会选举,当选为中华民国第六任總統,1984年连续当选为台湾第七任總統。
**
跟蒋介石一样,蒋经国也有严重污点——国民党撤到台湾后到蒋经国去世的38年间,处死了4500多人,其中不乏异议人士。蒋经国应担当相当一部分责任。
不过,请注意,据中共環球時報報導,中共1949年前后派遣特工1500余人進入台灣(被台灣軍法處決1100余人),彼时客观形势实在万分严峻。正如杨恒均先生所说“看到1949年北京开国大典城楼上站的那些‘投共叛变’的国民党人,撤到台湾的国民党政府疯狂猎杀“潜伏”的共党分子,似乎不难理解。”(《中国出了个蒋经国》)
在台湾,蒋经国至今一直是民众最爱戴的政治家;在海峡两岸,他也受到了许许多多文人的称颂。
第一,清廉。蒋经国一生从未置产,以至于没有积蓄。蒋经国去世后,蒋夫人靠政府补发的20个月俸额为生,1992年白俄罗斯一名官员以私人身份抵台访问,问她要不要回祖国看看,她答说:“我没有钱,怎么回去?”
第二,生活简朴。他的寓所没有太多奢侈华美的饰品,和普通中产阶级家庭摆设差不多;就连一件夹克也穿十几年;他外出视察,饿了直接到小饭馆买个盒饭就吃;带家人看电影,跟一般人一样排队买票。
第三,严惩贪腐,不徇私情。蒋经国任“行政院长”,第一次主持“行政院会”就通过公务员10项革新,制定《贪污治罪条例》,规范公务员的行为;情治首长周中峰、叶翔之等人均为蒋宠信,一次蒋出其不意到周、叶家中做客,发现居家摆设改变,门前车水马龙,二话不说,旋即将周、叶二人调职,以肃官腐;严惩亲表弟——时任人事行政局局长的王正谊;不畏立、监委庞大的政治影响力,把十多位监委、立委移送法办。
他统治时期的台湾政风全面刷新, “部长”以上官员无人贪腐,在中国历史上堪称空前廉洁。
第四,勤政爱民。
蒋经国到台湾当政后一直重视物价,每天必看柴米油盐糖及面粉物价;财政部长李国鼎一句“政府施政应图利人民”深深打动了蒋经国,他一生不喜欢李但却一直重用,使李为台湾经济作出杰出贡献;有一年石油价格上涨,行政院长俞国华将石油价格上调两元,蒋经国看电视报道后立即约见俞国华,指示俞仅能微调一元。双方为此事发生争执,俞以政府保本为由,力主不能调回。蒋说:“一个失去民心的政府还保什么本!如果你不执行这项政策,回去好了!因为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蒋经国的施政方式是深入民众,常常微服私访。在赣南(1939—1944年),蒋经国经常短衣草履,上山下乡,走村串户——当时有人统计,蒋经国上任专员的第一年,在赣南11个县转了三圈,甚至能够说出辖区内有多少桥梁和水利工程名称;在赣南五年期间,平均每年下乡200次;在台湾 1978年到1981年,蒋经国下乡197次,与民同乐155天;为考察一条建设中的公路进山21次;1980年永安矿难挨家挨户慰问;到煤矿参观,接受矿上保卫人员搜身;晚年因经常下乡探访民情,回台北后告诉侍从人员“腿疾日趋严重,脚像针刺一样”,侍从人员婉劝他减少下乡行程,蒋说:“算了,待在办公室还是一样痛, 以后不要再讲了!”。
蔡慎坤先生赞扬“蒋经国为政是全心为民呕心沥血”(《你不知道的蒋经国》),实非虚饰之言。
第五,宽容对待反对派
1970年4月24日,蒋经国访问美国,遭康奈尔大学社会学博士生黄文雄刺杀未遂,事后蒋经国不仅未见任何恼怒,反而要求与刺客见面,并建议美国放了刺客。
1977年11月,在“中坜事件”中,已经出现严重的打砸抢暴行,蒋经国明确指示:对此事“要切切实实、公公正正地调查及依法处理,绝对不可徇私偏袒或欺上瞒下”,并下令军队克制,不准开枪。结果未有流血。
1979年12月10日美丽岛(高雄)事件爆发后,警方秉持蒋经国“不许开枪”的指示高度克制,以至于冲突中警方183人受伤,其中伤势较重者达47人,群众仅有40多人受伤,对峙中还是警方先退场。事后,形成了国人皆曰可杀(歹徒)的舆论,蒋经国亲自主导处理,无1人判死刑,仅施明德1人被判无期,其他均判14年以下有期徒刑。
1986年9月28日民进党成立时,情治部门呈上名单抓人,蒋经国未批且平静地说:“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
**
此等品德此等胸襟此等作风,在世界政治史上,实实在在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不过,蒋经国之伟大,以上所述并不是主要的,更可敬的是蒋公对台湾对中华民族的四项重大贡献——特别是后三项。
第一项,恢复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联系
1987年11月7日台湾政府宣布开放大陆去台老兵回大陆探亲。这是蒋经国生前最后作出的一项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决定。是1949年后60多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分水岭,是两岸民间交流的一个起始点,是国共两党关系缓和并开始逐步改善的风向标。对大中华的文化情感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项,推动台湾经济腾飞。
蒋经国创造了台湾经济飞跃的奇迹:不仅发展速度震惊世界,而且非常公平。
第三项,放弃权力,实现台湾政治自由民主化
台湾政治改制,根本原因是以美国为首的自由民主世界的巨大影响和自由民主人士的不懈奋斗。但蒋经国因素不能不说至关重要。
第四项,提携、发展台湾本土势力——即后来所说的绿营台独势力,以对抗中共,很有远见卓识。
**
马英九在《怀念蒋经国先生》一文如此评价:
“我们可以说经国先生是一位威权时代的开明领袖,他一方面振兴经济、厚植‘国力’,一方面亲手启动终结威权时代的政治工程。我们崇敬他,就因为他能突破家世、出身、教育、历练乃至意识形态的局限,务实适应变局,进而开创新局,在这个意义上,他的身影,不仅不曾褪色,反而历久弥新。……自经国先生1988年1月去世后,台湾经历了许多变化,政局起伏,政治人物几度春风、黯然,唯一没有改变的是经国先生所受到的历史评价。十五年来,在任何一个‘谁对台湾贡献最大?’的民调中,经国先生始终高居第一。”
此乃公允之论。与之相呼应,许多网友也纷纷发表评论指出:
蒋公逝世近30 年后的今天,在台湾,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人淡忘,反而声誉日隆。每次民调,对台湾民主、经济、民生等各方面贡献最大的领导人,都是蒋经国。2240 万人口的台湾,前往蒋经国暂厝的大溪的凭吊者,每年在100万人次左右。蒋经国执政时期,被认为是台湾历史上社会风气最好、最有希望和活力的时代。
**
新加坡的李光耀先生举世尊重,获得极高声誉。
应该说,蒋经国对世界民主文明史的贡献超过李光耀。台湾的发展条件不如新加坡,当时经济成就优于后者,尤其是蒋公开放言禁亲手缔造了台湾的多党制民主宪政制度,更为李公不可企及。
**
蒋公经国有一句名言:“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
试问:
这声春雷何时在中国大陆在全球响彻云霄?
中国乃至全球各地的公务员,何时都能像蒋公那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勤政爱民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