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泾县行,敬佩!

2018年10月18日,艾德和我离开了繁华拥挤的北京一路南下来到享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美誉的安徽省泾县,开启了5天的纪念抗战、缅怀先烈、看望老兵的泾县行。与我们同时参与缅怀行的郭勋祺将军的后人还有:郭将军外孙崑崑和外孙儿媳莎莉(台湾人)、亲戚吴产乐。他们分别从上海、武汉赶来与我们汇合。

我们一行五人这次泾县缅怀行主要纪念活动包括:20日上午去厚岸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三集团军第五十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这是当地《关爱老兵志愿者》、老乡顶住压力于2017年自发建立的)敬献花圈、参加纪念仪式,中午在格林东方大酒店宴请泾县抗战老兵和《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们。21日上午去黄山区谭家桥新洪村抗日烈士公墓敬献花篮,察看当年墓碑打捞出水的池塘和散落烈士遗骨的坡地,拜访当年参与打捞墓碑重建陵墓的志愿者夏四林。

我们的泾县行受到当地《关爱抗战关爱老兵》志愿者们高度关心和热情接待。泾县《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荣获”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勋章”抗战老兵之子王君荣先生(他父亲在1949年隐瞒身份移居到泾县,逃过一劫)偕夫人王梦洁女士亲自去泾行高铁站迎接我们并设家宴款待。王君荣先生全程组织领导和陪同我们进行了完整的缅怀活动,提供我们出行车辆和歺饮美食。
这次泾县行我们入住泾县格林东方酒店,受到安怡总经理及酒店员工热情接待,颇有宾至如归到家了的感觉。在我们离开酒店时,安总拒绝我们付费,还赠予泾县特产木梳和亲自去车站送别。

泾县徽文化厚重、抗战精神传承、志愿者热情,以及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我的美国丈夫艾德发自内心地说:“如果我到中国定居一定选择泾县。”

 

1.拜谒厚岸五十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
2018年10月20日上午抗战老兵罗远跃、陈福森和众多泾县《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就来到格林东方酒店会见五十军军长郭勋祺的后人。抗战老兵罗远跃(今年97岁,1949年后被关押多年)住泾县茂林。抗战时为中国远征军200师598团一营一连连长。抗战老兵陈福森(今年97岁,1949年后也被关押多年。他的儿子、儿媳嫌他“反动”不让住家里,在猪圈旁搭个草棚安身)住泾县腰村。抗战时为第25军通讯营排长。他们身着军服、胸佩勋章、肩挎授带、精神抖擞与我们握手交谈。志愿者们许多都是在王君荣的带领下从事国民革命军五十军泾县抗战史料收集整理、抗战先烈遗骸收集、牺牲将士墓碑发现、五十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修建、每年清明节公祭扫墓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考虑到老兵们年事已高(另外两位老兵行动不便,未能参加),加之墓前道路还未修建,请他们暂在酒店休息。我们一行人先去厚岸五十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祭拜,中午回到格林东方酒店宴请抗战老兵和泾县志愿者。

郭将军后人在《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们的陪同下,进行了「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祭奠活动。座落在苍山翠坡的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今天格外庄严肃穆。郭将军后人和志愿者牵着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忠魂不泯浩气长存」的白色横幅,一字排开肃立在公墓石碑前。祭奠仪式开始,志愿者代表王君荣对墓园的修建历史背景做了介绍,对当年五十军在艰苦卓绝的晥南抗战中丰功伟绩及流血牺牲进行了简要回顾,表达了大家对英勇抗战的川军五十军的敬仰缅怀,对阵亡将士的深切怀念。在雄壮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声中郭将军后人和志愿者们分成几组依次向抗战英烈墓敬献花圈、躹躬怀念。祭奠仪式之后,郭将军后人和志愿者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二零一六年冬至由川晥抗日将士后人暨志愿者铭刻的墓志铭、建墓的碑记、抗日战争的浮雕战士誓死字碑、已查证的部分五十军阵亡将士名单,以及刻有建墓捐赠者名单的功德碑。我们还去观看了公墓后山坡上志愿者收集的阵亡将士墓碑。

2.慰问宴请抗战老兵和爱心志愿者
我们从公墓下山时,艾德等把陵园前一排翠柏上缠绕的杂草枯枝一一拉扯下来,让前翠柏后芲松的墓园整洁清新。回望青山脚下的公墓陵园,回想当年抗日川军赴死出征,转战晋鲁豫苏晥,草鞋兵大战东洋兵的英雄气概和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让人们肃然起敬和无限缅怀。为了让英勇抗战的民族精神世代传承,泾县人民、全国各地慈善机和志愿者历尽艰辛修建了这座弘扬五十军抗战精神的公墓,给抗日英灵一个长眠安息、供后人赡仰祭拜的优美环境。

从经过厚岸的公路上下车穿过黛瓦粉墙的徽式民居,眼前一望连片开阔的荷田,走过两旁摇弋着荷莲的田塍来到山脚下见到一排像卫兵挺立的翠柏即进入到陵园区,沿着宽阔台阶拾级而上,便见到青山环抱、长城横亘的公墓。每年清明节、上元节、抗战纪念日都有抗战老兵前来怀念战友,抗日将士后人、志愿者、青少年、台湾国民党人、红色旅游者前来祭奠,缅怀在维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之际,八年艰苦抗战中流血牺牲的抗日将士,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告慰英雄不朽、激励后人奋进。

从厚岸五十军英烈公墓回到格林东方酒店,中午我们夫妇等五位郭将军后人会见和宴请两位97岁的泾县抗战老兵罗远跃、陈福森和志愿者代表。二位老兵久经战争残酷、和平时期苦难(1949年后生活相当困难。2015年全国人民寻找抗战老兵,他们才被尊敬,生活大大改善。)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精神饱满。我们与老兵们亲切交谈,互致问候,97岁的抗战老兵陈福森老人把装裱好的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赠送给艾德和我留念;97岁抗战老兵罗远跃将他的戎装像送给我们。我们特地从美国带来的礼品赠送给他们,相约明年再来泾县看望他们,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在宴会上郭军长的外孙,刘崑代表郭将军后人真诚致谢和衷心祝福老兵和志愿者,充分表达了我们的心愿。他说,真正的英雄是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为国为民为正义而战的老兵。我们今天在这里一方面是记念抗、尊重历史、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能够会见历史的见证人,对我们来说是一次灵魂的升华、清理大脑的机会。正是有了他们的英勇抗战,才有了我们民族不被外族揉凌;另一方面是慰问老兵,感谢为老兵提供精神和物质邦助的志愿者们。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奉献爱心,让抗战老兵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和关爱,让英雄流血不流泪,渡过一个幸福的晚年。午宴后大家合影留念,相约待来年。

3.拜谒谭家桥川军抗日烈士公墓
2018年10月21日上午,我们在王君荣夫妇、胡院长陪同下驱车南下2个多小时到达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新洪村找到当地村民夏四林,送去我们的慰问礼物,感谢他在2013年冬天清理公路旁水塘时发现和打捞出“抗日烈士公墓”墓碑,感谢他和同村村民一起在重建抗日烈士公墓奉献的爱心和辛劳。

1938年秋,国民革命军第23集团军第50军即川军郭勋祺部在青阳对日作战失利,退入原大平县即现黃山区境内,随军军政部第四十兵站医院的3000余名伤兵同时迁入,安置在大平县城仙源的各大祠堂中。在日军随后对仙源的密集轰炸中许多伤员不幸死亡,于是兵站医院迅速将伤员转往徽州,仍有一批不能乘车的重伤员被留在谭家桥感梓分院治疗。当时医疗条件十分短缺,部分重伤员病情恶化以致死亡,医院在当地村民邦助下将病亡将士遗体埋葬在公路对面的山地中。为纪念抗日捐驱的将士,兵站医院在墓地中央筑起墓台、竖起墓碑,建立起抗日烈士公墓。墓碑正中镌刻着“抗日烈士公墓”六个大字,右边上书“中華民國二十九年掃墓節”,左边落款为“軍政部第四十兵站醫院公葬委員會”。墓碑两侧条石上刻有“衛國成仁忠勇已垂千古史,捨身取義英靈應受萬民崇。”的对联,在条石的背面和侧面还有其他两幅为烈士点赞的对联。墓碑背面刻有碑记,其后的石台上摆放有收集来而的散落的烈士墓碑,依稀可辩出将士的出生年月,籍贯多为四川某县,以及牺牲的时间地点。

墓台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墓碑被感梓村民掩埋保护下来,后来移到水塘中。到2013年迎来了重见天日的时候,夏四林联合其他村民在当时政府支持下重建了“川军抗日将士公墓”墓台和陵园,包括上山的石板路、简介牌、半山亭、墓前小广场和后面围墙树木等。
我们三人和王君荣、胡院长在夏四林陪同下拾级走上公路边小山坡上的川军抗日将士公墓,献上鲜花、鞠躬致敬,缅怀我的父亲郭军长,感念在皖南抗日牺性长眠于此的先烈。

转载自洛杉矶台湾时报

Leave a Comment